张明、王喆、陈胤默的《全球新变局之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驱动因素、方案比较与未来展望》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发布时间:2025-01-09 人气:
张明、王喆、陈胤默发表于《国际金融研究》2024年第9期《全球新变局之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驱动因素、方案比较与未来展望》被《新华文摘》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
作者简介: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与中国宏观经济。出版《中国攀升:长期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等多部学术著作,在The World Economy、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China & World Economy、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财经媒体上发表财经评论数百篇。王喆,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投资、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等。在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国际金融研究》、《经济管理》、《金融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国内外媒体上发表财经评论若干。陈胤默,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人民币汇率、数字经济和国际组织。在《财贸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政治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FT中文网、China Daily等国内外媒体上发表财经评论若干。
文章简介:在全球新变局之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调整与重构。短期内,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暂不会被取代;中长期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发生新的变革。当前,代表性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包括部分以大宗商品为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III、以SDR或数字货币为基础的一体化超主权货币体系、以多种储备货币为基础的多元化货币体系。本文基于货币发行和货币竞争两个维度构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二元分析框架,对上述代表性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信用货币体系仍然是符合货币演进规律的主要货币本位形式,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格局可能更为现实,数字货币亦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激烈竞争的新维度,但其影响尚不确定。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当在国际金融秩序重构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安全与发展为目标,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