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近代国际金融学说发展历程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24 人气:

12月17日,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处主办、中国银行研究院承办的近代国际金融学说发展历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贺力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发表主题演讲并进行研讨。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银行研究院陈卫东院长主持,中国银行支付清算部范耀胜总经理,中国银行研究院鄂志寰副院长、周景彤副院长出席。来自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渠道与运营管理部、养老金融中心、软件中心、北京高级研修院等多个部门的二十余位领导和同事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image001.jpg

(会议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贺力平教授梳理了17世纪至20世纪初国际金融学说发展脉络,评述了历史上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与学术传承。他指出,1613年安东尼奥·塞拉的著作《略论可以使无矿之国金银充足的成因》对汇率、贸易收支和货币跨境流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是近代欧洲国际金融思想的起源。随后,托马斯·孟对贸易平衡及其与跨境资金流动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贸易收支差额论”,该理论成为后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理论基础,极大推动了国际金融学说发展。18世纪,多位学者提出了国际金融领域新的概念和新的分析方法,基本确立了国际金融的分析框架。斯密-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学说的发展,纠正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货币、国际收支差额的错误见解。19世纪至20世纪初,以外汇研究为核心的国际金融研究从传统政治经济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专门的学科。他认为,通过国际金融学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创立和推进国际金融学说的动力来自学者们对经济政策实践的关注和相关理论的探讨。自国际金融学说诞生起,跨境资金流动始终是研究的核心对象。


 image002.jpg

(北京师范大学贺力平教授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教授聚焦国际货币体系,梳理了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赋予了美国诸多“特权”。大部分贸易以美元计价记账,使美国企业规避了汇率风险,为其带来了稳定的贸易条件。美联储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全球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偏好,对其他国家货币政策产生溢出效应,影响全球金融周期。现有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仍存在脆弱性,“特里芬”难题并未解决。他认为,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如果使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通过竞争和机制设计控制其中的道德风险;非主权货币(如SDR)是更理想的国际储备货币,但仍需要通过制度设计保持其币值稳定,并使其具备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

image003.jpg

(清华大学何平教授发表演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研究员从国际金融的概念、国际金融的内容、国际金融的教育三个维度,分享近代国际金融学说的体系和概念。他指出,关于国际金融的概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我国发行的英文报纸已经出现国际金融的表述,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并了解国际金融的概念。关于国际金融的内容,近代中国学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解和认识较早,在1859年的《资政新篇》中已有提及。国际金融的教育方面,在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的前身)时期,开始讲授国际金融相关内容。随后在20世纪初,北京大学经济学门(后改为经济学系)正式出现“国际金融”课程。通过对1910—1949年的金融出版物分类统计发现,很多国际金融的著作已经出现。他认为,理解现代货币制度要从根源上把握最古老的货币理论,经济思想史学科应该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image004.jpg

(北京大学张亚光研究员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何平教授聚焦美国银行制度的演进过程。他认为,美元实际上是银行体制支撑的信用货币。为了保证美元币值稳定,美国经过了多年摸索。第一阶段,发行银行券。但银行券易超量发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不稳定。第二阶段,对银行股东施行双倍责任制度,激励股东向银行提出谨慎经营的要求,降低银行风险。但此举会增加银行重组风险。第三阶段,成立稳定基金。通过银行缴纳小部分资本给公共基金,偿还破产银行的债务。但稳定基金面临道德风险,不能由一家银行的股东为所有银行负责。第四阶段,自由银行阶段。银行使用联邦债券进行担保,因为美国政府没有破产危机,基于联邦债券担保的美元实现了币值稳定。他表示,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支持国际资金流动,是制度支持的结果。

image005.jpg

(中国人民大学何平教授发表演讲)

在讨论环节,现场听众就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主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未来跨境支付格局如何变化、中国银行如何弘扬好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等问题,与各位嘉宾进行了深入讨论。

最后,陈卫东院长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对国际金融学说进行溯源,对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充分研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中国国际金融学会致力于为广大专家学者搭建理论研究和现实探索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